人物故事铜镜
铜镜是是我国古代人们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”的生活用具,我国铜镜的繁荣鼎盛时期是汉唐,随后铜镜的制作逐渐衰落,直到金代铜镜制作又重新崛起。金(1115~1234年)统一中国北方后,把大批中原优秀的工匠迁往北方,促进了铜镜铸造工艺水平的提高。金代铜镜不仅继承了战国及汉唐五代遗风,吸取了中原地区汉族铸镜的优良传统,而且体现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粗犷的气质。这一时期,除了传统的花鸟铜镜外,还有一些反映历史或当时传说、故事的铜镜,襄阳市博物馆的“吴牛喘月”镜、“柳毅传书”镜就是对历史传说故事的情景再现。
“吴牛喘月”镜直径26.9厘米。圆钮,素缘。钮上方为一轮弯月,烟云映带,祥云缭绕,水天相接,水波荡漾。左右两侧各有一仙女,着宽袖锦衣,帛带飘扬,每人手中托一盘上放灵芝等物,飞跃在浩淼的水面上。下有一牛卧跪,回首抬头望月。“吴牛喘月”指江淮一带的水牛,因怕吴地炎暑天气,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,故卧地望月而喘,形容天气酷热,比喻因疑心而害怕,或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能力。唐代大诗人李白《丁都护歌》一诗中有:“吴牛喘月时,拖船一何苦”之句,感叹船工之苦。南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臣犹吴牛,见月而喘’。吴牛喘月也有人称之为“犀牛望月”,传说江南有个姑娘叫玉贞,父母早亡,六岁就给花老财当牧童。玉贞每日晚睡早起,与牛相依为命。花老财是个贪色鬼,他见玉贞生得这么漂亮,就起了邪心。一天夜里,花老财叫管家和打手将玉贞绑起来,正要朝姑娘扑去,岂料一条铁鞭似的牛尾巴朝花老财脸上打来,并耸起两只锋利的角,戳中老财的眼睛。老牛乘机咬断了玉贞姑娘的绳索,跪下呼喊:“快,快骑到我背上!”原来老牛是神仙下凡,只见它撒开四蹄,朝凌霞山顶跑,打手们叫喊着围了上来。跑呀跑,跑到山岗头,没地方好跑了,老牛叫玉贞姑娘站在一只牛角上,玉贞姑娘就乘着牛角飞到了月宫里。老牛变成了只独角的石犀牛,因思念女主人,只有仰头望月。“柳毅传书”镜直径17.1厘米。圆钮,宽缘。画面以钮为界,浅浮雕出陆地和河水上下两部分。陆地上沿着镜缘左侧伸出一株古树,树下一男一女,女子衣带飘拂,男子面向女子,身子微向前倾,双手拱起,男女互作倾诉姿态,右侧一侍童在远处扶马伫立等候。草地上有野草、山花和几只不同姿势的羊,其间一方框无铭。波涛翻滚的河水中两条鱼在嬉戏。“柳毅传书”镜取材于唐朝人李明威的爱情传奇小说《柳毅传》。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柳毅的湖南书生,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榜,在取道泾阳返乡途中,他遇见一位容貌非常美丽的姑娘在荒郊野外孤零零地放羊,经过询问得知,这位姑娘是是洞庭湖龙王的三公主,远嫁到此做了泾河龙王的儿媳。然而,丈夫终日寻欢作乐,对妻子薄情寡义,龙女无法忍受这般虐待,她请求柳毅帮她送书信到洞庭家中。柳毅非常同情龙女的不幸遭遇,怀揣书信,日夜兼程,将龙女托书亲手转交给了洞庭龙王。龙王得知爱女受难,非常伤痛,他弟弟钱塘君,立刻诛杀了泾河逆龙,救出了龙女。最后柳毅和三公主互生爱慕之情,喜结良缘,夫妻相敬如宾,白头偕老。该镜讲述的是故事的前半部分,树下男女形象就是表现龙女遇柳毅倾诉的情景。典故“柳毅传书”也指不畏艰难困苦,救人于危难之中。由以上两面铜镜表达的内容,我们可以看出金代的人物故事镜大多采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典故、传说及喜闻乐见的故事图案等,如吴牛望月、柳毅传书、许由巢父、牛郎织女、仕女观鱼、达摩渡海等。纹饰基本上脱离了早期铜镜纹饰那种含蓄、朦胧、抽象的神秘基调,刻划的内容非常直观,韵意表达比较直白,充分地反映出这时期浓厚的草原民族文化气息。
本文由襄阳市博物馆提供,原文刊于襄阳市博物馆编著的襄阳文物丛书《襄阳瑰宝巡礼》,阅读原文请查阅该书。
襄阳市博物馆
· 地址 ·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北街1号襄阳博物馆
· 开放时间 · 每周星期二至星期日9:00-17:00
(参观者16:00停止入场,16:30离馆)
闭馆时间为每周星期一
(如遇国家法定节假日照常开馆)
· 交通 · 市区乘1、6、8、13、14、21、24、28
29、307、512、517、536、537路公共汽车到十字街站下车
· TIPS ·
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绿色出行
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!
往期回顾
文字:鲁凌
摄影:邓广锐
编辑:张梦茜
责编:汤李欣 李文竹
审核:王妍丽
终审:卓为健
运营:襄阳市博物馆 襄阳广播电视台
本公众号原创图文未经允许,不得转发、转载
本公众号为公益宣传,如有图片侵犯您的权益,请致电删除